跨越时空的“精神返乡”,叶灵凤藏书票捐赠上海文学馆

11

今年是著名编辑家、作家、画家、藏书家叶灵凤先生诞辰120周年、逝世50周年。

叶灵凤与上海这座城市有着深刻的缘分:早年在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求学,以创造社“小伙计”的身份崭露头角,走上文学道路。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创作了《时代姑娘》《未完的忏悔录》《永久的女性》等反映上海都市生活场景的小说,是海派文学宝库中的重要作品。他还参与编辑、主编《洪水》《幻洲》《戈壁》《现代小说》《现代文艺》《万象》《六艺》等多种文学刊物,对上海文学的发展贡献良多。

跨越时空的“精神返乡”,叶灵凤藏书票捐赠上海文学馆

叶灵凤女儿叶中敏在《父亲的藏书票》中回忆道:“当时日本人飞机正在头上扔炸弹,英国战舰‘紫水晶号’被炸沉没,而母亲怀中紧紧抱着的,就是父亲那一只藏书票小木盒!就这样,这一批上世纪三十年代父亲同世界各地作家、收藏家交换而来的藏书票,在漫天烽火中从上海到了香港,并且随同父亲寄居香江半个世纪,始终默默躺在一只不起眼的小木盒中,无言见证着时代风云下一段已逝去的世纪文人友谊和创作。”

而今,这批历经磨难得以留存的珍贵藏书票已郑重回归上海,入藏上海文学馆。

跨越时空的“精神返乡”,叶灵凤藏书票捐赠上海文学馆

“叶灵凤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现场 

此次展览分为“上海记忆”“藏书票之爱”两大部分。在展览上篇,我们可以看到“叶灵凤的上海回忆”“叶灵凤作品中的上海”“叶灵凤的作品”“文学界对叶灵凤的评价”“叶灵凤年表”多个部分。展览下篇包括“叶灵凤藏书票”“叶灵凤论藏书票和藏书”“叶灵凤的设计作品”三大内容,重点展出此次叶家捐赠的藏书票。

这批藏书票,从票主身份上看,有些是文人、小说家、翻译家、文艺批评家,如作家施蛰存;也有收藏家,如英国伦敦古书商Andrew Block等。从主题上看,有纹章题材、读书人题材、书房题材、航海题材、借书题材、玩具题材、猫头鹰题材、人体题材、死神题材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作品中挖掘出一张票主为1931年加入左翼美术家联盟的画家、新中国美术奠基人之一的蔡若虹,这是目前所发现中国艺术家使用藏书票的罕见早期实例之一;另外一张票主EdwinA.Dearn是英国魔术师、魔术题材藏书家,曾任世界魔术师协会驻华代表;此外,展览还特设斋藤昌三专题,通过叶灵凤作品中的描述配以图片展示,呈现了叶灵凤与日本的藏书票专家斋藤昌三因藏书票而结缘的故事。

跨越时空的“精神返乡”,叶灵凤藏书票捐赠上海文学馆

“叶灵凤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现场

同时,巴金故居、巴金图书馆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出版人阿罡将这批藏书票和相关资料整理、编印成图录,并精选叶灵凤先生珍藏的藏书票中的十张,由巴金图书馆印制成《藏书票之爱》纪念册,以纪念叶灵凤先生。

跨越时空的“精神返乡”,叶灵凤藏书票捐赠上海文学馆

《藏书票之爱》纪念册

在展览开幕当天,叶灵凤诞辰120周年纪念座谈会也同时举行。主办方及叶氏后人邀请陈子善、许礼平、李广宇、赵普光、吴邦谋、许迪锵等五十余位文化界人士共忆叶灵凤,共话现代文人的精神和情趣。学者李怡、导演许鞍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休教授小思(卢玮銮)、作家董启章等以视频形式发言。

叶灵凤诞辰120周年纪念座谈会

5月11日,巴金图书馆系列讲座品牌“文坛茶话会”第十一期,叶灵凤研究专家李广宇也将为读者讲述《重识叶灵凤》。

马文运表示,先期开放的巴金图书馆和即将全面开放的上海文学馆,对守护、传承上海文学意义重大,将通过文化创新、转化,使其成为城市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为上海文学的未来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马文运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