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沧州,文武双全。
沧州,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北依京津,南接山东,是北京和天津的“南大门”。在这里,京杭大运河展现出它特别的“偏爱”,全长216公里的河道蜿蜒穿过8个县(市、区),让沧州成为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

沧州有座千年国宝“铁狮子”,沧州因此被称为“狮城”。 视觉中国 图
跨越历史长河,大运河见证了沧州繁华的商贸往来,也孕育出了武术文化、诗经文化、运河文化、杂技文化、医药文化等特色文化。它们传承千年而不衰,在交融共生中铸就了沧州“刚柔并济、文武相融”的城市品格。
凭借深厚的文化积淀,近年来,沧州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探索中国北方文旅魅力的新晋旅游目的地之一。据沧州日报报道,今年“五一”假期,来沧游客数量达404.9万人次、同比增长21.34%,旅游总花费29.91亿元、同比增长9.24%。
沧州在文旅领域大放光彩,在经济发展上也实现了跃升。2025沧州市《 *** 工作报告》中提到,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全年签约京津项目62个、总投资346亿元;黄骅港美西集装箱航线开通,打通了京津冀乃至中国北方地区至美国西海岸最快海运通道……

大运河流过沧州,带来丰富的运河文化。 视觉中国 图
为更好探索、发现、总结沧州的创新发展经验,展现沧州“文武双全”的多重魅力,5月12日至16日,沧州市委宣传部、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将共同主办“河海狮城 文武沧州”全国重点 *** 媒体和 *** 达人沧州行活动。
来自全国的媒体记者、 *** 达人将和澎湃新闻调研团一起走进沧州的重点企业、产业园区、港口码头、文旅地标等,探寻沧州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文武双全”的城市基因
沧州,因东临渤海而得名,意为“沧海之州”,但却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
公开资料显示,东汉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为征伐乌桓,命董昭开凿平虏渠,这便是大运河沧州段的前身。从那时算起,运河水已在沧州大地流淌了1800多年。如今,京杭大运河沧州段绵延216公里,途中流经吴桥、东光、南皮、泊头等地,约占大运河总长度的八分之一。
基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的沧州逐渐成为大运河上的一座“大码头”。南北通衢,客商往来,一度给沧州带来了繁荣的经济,也孕育了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文化。其中,武术文化、杂技文化便是两个鲜明的代表。

沧州自古被称为武术之乡,图为沧州坊前的武术雕像。 视觉中国 图
据河北日报报道,随着运河漕运的兴盛,南北人财物流动频繁,镖局镖师需求激增,许多习武之人汇聚在沧州一带,武师之间的切磋交流促使当地武术文化日趋成熟。由于沧州镖师行业影响力巨大,镖行还逐渐形成了“镖不喊沧”的行规,这也恰恰反映了当时沧州武术和沧州武林的江湖地位。
1992年,沧州被正式命名为“武术之乡”,这也是全国之一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2006年,沧州武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再如“杂技文化”,沧州吴桥县是我国杂技艺术的发祥地之一,以其悠久的杂技历史和杂技艺术,在国内外杂技界被称作杂技艺术的摇篮。曾经,杂技艺人们唱着锣歌走南闯北,行走江湖,而锣歌声中常常提到的“条河”正是大运河的民间叫法。吴桥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原所长杨双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吴桥杂技的发展、兴盛和大运河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而今,以吴桥县命名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已成功举办了19届,被誉为“东方杂技大赛场”。
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和文脉的沧州,在新时代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近年来,沧州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大运河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提升到新的高度。沧州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引领,并重点挖掘沧州特色文化,深化文旅融合,促进文旅产业加速发展。
沧州园博园、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沧州坊、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等标志性景点,为全国游客带来了一场跨越古今的文化盛宴。与此同时,园博园沧州坊开街运行,南川楼、朗吟楼等风貌复现。南川老街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带动夜经济等新消费场景全面提升。此外,沧州中心城区13.7公里大运河实现旅游通航,再现“一船明月过沧州”的历史盛景。

沧州吴桥杂技闻名海内外,图为吴桥杂技大世界。 视觉中国 图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大运河畔特别举行了“文襄运河 武耀南川”武术展演活动。青龙拳、通臂拳、八极拳等众多拳师带来的精彩表演,让广大游客和市民切身感受沧州“武术之乡”的魅力。
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强市
沧州的“文武双全”,不仅是以运河文化点亮了文旅新名片,也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根据沧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沧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22.8亿元,同比增长5.5%,跑赢河北全省和全国增速。
事实上,除了运河之城,沧州还是渤海湾重要的海港城市。近年来,河北多次提出“加快推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建设环渤海港口群”,向海出发,发挥沿海优势,正打造河北新的经济增长极。2010年,黄骅综合大港开航,结束了沧州市有海无港的历史。如今的黄骅港,已位列全国十大港口之一,货物吞吐量连续五年突破3亿吨。
黄骅港不单是一个现代化的港口,更是历史的交汇点。这里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见证了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2024年5月,黄骅港至俄罗斯莫斯科的中欧班列首次开行,再度扩大了黄骅港的班列运行版图。同年11月,黄骅港至美国西海岸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这是我国北方之一条以快航模式运营至美国西海岸洛杉矶港的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打通了京津冀乃至中国北方地区至美国西海岸的最快海运通道。

沧州以黄骅港为依托,在渤海边建起一座新城。 视觉中国 图
沧州的发展势头不仅体现在港口的突破上,在产业上也结出硕果。
从沧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24年,沧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拉动工业增长7.7个百分点,堪称更大贡献主力。
作为老牌工业城市,沧州产业基础雄厚,既有绿色化工、管道装备两大主导产业,也有健康食品、服装服饰、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八大优势产业。澎湃新闻注意到,2025年沧州市《 *** 工作报告》中对今年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提出规划: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调优传统产业存量、做大新兴产业增量、催生未来产业变量,夯实沧州高质量发展的实体根基。此外,沧州还提出,要以“干在实处”推进发展“走在前列”,坚决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沿海强市作贡献的责任担当。

沧州体育场。 视觉中国 图
如今,这幅蓝图正在沧州大地上转化为生动实践。为深入挖掘沧州高质量发展的背后密码,解码这座城市的创新经验,从5月12日起,澎湃新闻调研团将和来自全国的 *** 媒体记者、 *** 达人用一周时间深入沧州,讲述沧州发展故事,立体呈现沧州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做法。
